拼得蕩氣回腸,贏得傲骨錚錚,就是這13個女人,守護了13億人的夢想,守護了13億人的女排精神?。?!
逆襲巴西!
復仇荷蘭!
拿下塞爾維亞
無懼壓力!
上演奇跡!
奧運冠軍!
中國女排
時隔12年再度拿下奧運冠軍!
拼得蕩氣回腸,
贏得傲骨錚錚,
13個女人 守護了13億人夢想!
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,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勝利,在瞬息萬變的競技場上,一切的好運都是實至名歸。
很多時候,只有你長久地去追過一支隊伍,才能知道“傳承”的故事是如此動人。
幾天前,當中國隊和巴西隊踏上女排八強戰(zhàn)的賽場時,幾乎沒有人相信,中國隊會贏。
連主教練郎平自己都承認,巴西隊無論是經驗還是技術,都遠遠勝過我們。
戰(zhàn)勝巴西隊之后的采訪中,郎平帶著笑容,眼中卻有淚……
她說,其實不希望因為贏了這一場球,大家就把女排精神抬得那么高。“不是只有贏球才是女排精神。”
這句話,說得非常中肯。
有時候,讓一個運動員變得偉大,讓一支球隊成為傳奇,讓一場比賽蕩氣回腸、成為人們日后津津樂道的經典回憶的,又確實往往是某種超乎競技的精神屬性。
有一種驕傲,叫中國女排。作為三大球中唯一奪得過世界冠軍的球隊,你們承載著國人太多的榮耀記憶。
人們之所以會第一時間呼喚“女排精神”,恰恰因為帶領女排的人是她,是曾經的“鐵榔頭”,是“女排精神”的最佳代言人——郎平。
從1981年至今,“鐵榔頭”都是女排精神最完整的見證者和實踐者。
或許,郎平這個名字,對中國女排而言,就是“奇跡”的代名詞。
當年鼎盛時期的中國女排,是無可爭議的“夢之隊”。女排有奧運會、世界杯和世錦賽這“三大賽”,“三大賽”都是四年舉辦一次。從1981年到1986年這6年間,她們沒有讓任何一項大賽冠軍旁落。
1981年,女排世界杯
1981年11月16日,第三屆世界杯決賽,以郎平為首的中國女排力挽狂瀾,3:2戰(zhàn)勝日本隊,艱難獲勝,全世界都認識了郎平。改革開放之初,還是一個物質匱乏的年代,喚起全國人民的體育激情,郎平做到了。
很快,就有媒體曝出,教練袁偉民對女排進行的魔鬼訓練,在異常簡陋的條件下,姑娘們?yōu)榱藠Z冠摸爬滾打,艱苦備嘗……
1982年,女排世錦賽
1984年,洛杉磯奧運會
1985年,女排世界杯
1986年,女排世錦賽
5次大賽
冠軍全部是中國女排
那個時代,是輝煌的“五連冠”時期
對于當時的國人而言,中國女排不僅僅是一支體育團隊,更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坐標,她們讓人們知道了什么是絕處逢生,什么是不拋棄不放棄。
而郎平,正是那支夢之隊皇冠上的明珠。
她18歲就進了國家隊,天賦驚人,一來就被主教練袁偉民視為重點培養(yǎng)對象。
21歲,她就成了主力,拿下了第一座大賽冠軍獎杯。在那之后,她一路成長為和古巴的劉易斯、美國的海曼齊名的“世界三大主攻手”之一。
整個80年代,她是全民偶像,是人們口中的“鐵榔頭”。
↑感受一下郎指導年輕時驚人的彈跳能力
到目前為止,她也是唯一入選排球名人堂的中國運動員。
然而退役后,郎平卻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意外的選擇:放著北京體委副主任的“美差”不當,卻去了美國,當起了窮學生。
她說,自己“心太軟,同情人,不會順著人說話”,不是當官的料,還是學點實在的東西好。之所以選擇去美國,是因為她在國內實在太出名了,想去過一段“普通人的生活”。
和那時所有留學生一樣,她也要勤工儉學。為了掙錢,她甚至中斷了一陣學業(yè),接受了意大利俱樂部的高薪聘請,打了兩個賽季的球,給自己攢學費。
完成學業(yè)后,她的教練生涯也隨之起步。第一份工作,年薪就是20萬美元。她住上了洋房,過上了舒適、安逸的生活。
然而,在大洋彼岸,中國女排在經歷了80年代的輝煌之后,卻正急速滑向低谷。
1992年奧運會,第7。1994年世錦賽,第8。最低谷低到了什么程度呢?連亞洲冠軍都丟了。
情急之下,中國隊找到了郎平。
回歸,意味著從20萬美元的年薪降到6000元人民幣,但郎平說:“中國女排培養(yǎng)了我,有需要的時候,我只有無條件地去做。”
接下來的一年,她神奇地帶領正處在低谷中的女排拿下奧運會銀牌,兩年后又奪得世錦賽亞軍,還重新奪回了亞洲冠軍。
但因為執(zhí)教太過辛苦(那段時間,她曾經因為過度勞累暈倒過兩次),以及在美國的女兒還太小,郎平不得不暫時告別了國家隊。
之后,郎平主動選擇了“在外漂泊”。在美國學習多年,她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,為在國外執(zhí)教鋪平了道路。
接下來,她走到哪里,奇跡就會在哪里發(fā)生。
在意大利,她才上任一年,就結束了摩德納隊27年“無冠”的歷史。她在摩德納執(zhí)教三年,球隊獲得了聯賽三連冠。意大利當地媒體說,這就是“永遠第一的郎平”。
2005年,她開始執(zhí)教美國隊,兩年后,就帶隊獲得了世界杯季軍,更是在北京奧運會上奪得銀牌。而簽約時,美國排協給她定下的指標,僅僅是“打進北京奧運會”。
那一次奧運會,郎平作為美國隊的主教練,在比賽中直接面對陳忠和帶領的中國女排。
當時的人們,對她的心態(tài)是很復雜的。作為球員和教練,她都給中國女排做出了巨大的貢獻,但如今卻成了對手,讓許多人感到不是滋味。
郎平的回應,十分有技巧:“我是中國人。我感到很驕傲,因為這顯示中國排球受到了認可和尊重。”
但依然有不少人,把中國女排未能成功衛(wèi)冕的怨氣撒到她頭上。這些人或許忘記了,在美國生活了那么久的郎平,始終保留著中國國籍。
2008年后,她又“漂泊”到了土耳其。四個多月的時間內,她率隊殺入土耳其女排聯賽半決賽,并在歐洲冠軍聯賽中打入六強,創(chuàng)造俱樂部歷史最佳戰(zhàn)績。
倫敦奧運會,女排八強戰(zhàn)不敵日本,慘淡出局。又一次面臨低谷,又一次臨危受命,又一次,郎平被賦予了拯救中國女排的重任。
第一節(jié)訓練課之后,她說,感覺自己跳進了一個火坑……沒想到,球員的狀態(tài)、基本功、心理素質……都這么差!
她果斷開始進行新老交替,為此不在乎一時的成績得失。2013年,她出人意料地派出了U20青年隊參加瑞士女排精英賽,結果輸得夠慘。但接下來,經歷過成年組賽事洗禮的這些女孩子們,立刻就拿下了世青賽冠軍,許多成員成為今天這支女排的班底。
去年女排世界杯,本就年輕的中國隊,出征前又折損大將。一片愁云慘霧中,郎平又創(chuàng)造了奇跡——時隔12年,再獲世界杯冠軍!
這么多年,我們看慣了郎平創(chuàng)造的奇跡,而且無論在哪里執(zhí)教,她總能得到球員的尊敬、愛戴,甚至是崇拜。對她來說,再神奇的事,似乎做起來都是理所當然。
但借用網友的一句話:所有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勝利,背后都是“鬼才知道經歷了什么”。
她曾經5天飛3座城市,只為了考察球員的狀態(tài)。大賽期間,“一天能睡四五個小時就不錯了。”訓練課上,她可能連20分鐘都坐不了,總是來回來去地走動、示范、監(jiān)督,根本顧不上自己有腰傷,每次訓練結束,她都得和隊員一起做理療。
細節(jié)上,她也下足了功夫。隊員哪怕回到各自的俱樂部,她都會細致地安排訓練計劃,甚至給她們配上視頻。每天訓練前,她會提前到場,檢查地膠是否有隱患,會不會導致球員受傷。
曾經被她帶過的美國女排隊員曾開玩笑說,“我們真的是要被她殺死了,可那是值得的。”而在今天女排球員眼中,她更像是“女神”和“媽媽”。
她自掏腰包,給隊員買蛋白粉補充營養(yǎng),春節(jié)還會發(fā)紅包。可自己卻忙得只能一邊看比賽錄像,一邊吃泡面……
贏球時,她總是歸功于球員。
輸球了,她自己一力承擔。
這樣一個教練,球員怎能不愿意為她而戰(zhàn)?
當年的鐵榔頭55歲了,手握倚天劍的朱婷才22歲。跨過悠悠三十年歲月,這支王者之師找到了精神和肉體的傳承者。一切都物是人非。在心浮氣躁的世界里,她們懷揣夢想,負責堅守、傳承、創(chuàng)新,把自己做到極致。要說現在還有什么能讓我們心潮澎湃,中國女排算一個。
感謝中國女排,你們讓這個黯淡的里約之行充滿血性與方剛;祝賀中國女排,你們再次代表中國重回世界之巔,未來,你們終將再創(chuàng)奇跡!